在食品安全與公共衛(wèi)生領(lǐng)域,產(chǎn)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是一個備受關(guān)注的病原菌。它以其致病性和廣泛的分布范圍,成為了全球重要的新發(fā)高致病性食源性病原菌之一。本文將深入探討STEC產(chǎn)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特性、危害、檢測以及防控策略。
一、特性
它是一類攜帶了前噬菌體編碼一種或兩種志賀毒素基因的大腸桿菌。這些菌株包括大腸桿菌O26,以及O157、O45、O103、O104、O111、O121、O145等150多種其他血清型。STEC為革蘭氏陰性桿菌,無芽胞,有鞭毛,具有較強的環(huán)境適應性。它可以在10—65℃的溫度范圍內(nèi)生長,適宜生長溫度為33—42℃。此外,還具有較強的耐酸性(pH 2.5—3.0),能夠抵抗胃酸的消化作用,這使得它在食物鏈中的傳播變得更為容易。
二、危害
可釋放志賀毒素,這是一種強大的細胞毒素,能夠引發(fā)一系列嚴重的疾病。輕度癥狀包括腹瀉、腹痛和嘔吐,而嚴重病例則可能導致血尿、腎功能損害和骨髓抑制等癥狀,甚至危及生命。特別是兒童、老年人和免疫系統(tǒng)較差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響。多年來,由STEC引起的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(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, HUS)病例不斷增加,給公共衛(wèi)生帶來了巨大挑戰(zhàn)。
三、檢測
檢測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傳統(tǒng)的檢測方法包括培養(yǎng)法、免疫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等。其中,山梨醇-麥康凱瓊脂培養(yǎng)基(SMAC)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培養(yǎng)方法,但其特異性和靈敏度有限。近年來,隨著科技的進步,一些新的檢測方法如HiCrome產(chǎn)志賀毒素大腸桿菌顯色培養(yǎng)基等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和非臨床樣品的檢測中。這些新方法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,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出它的存在。
四、防控策略
針對防控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一是加強食品安全監(jiān)管,確保肉類、生食和飲用水等食品的安全性;二是提高公眾對它的認識和防范意識,避免食用可能污染的食品;三是加強科研投入,研發(fā)更加有效的檢測方法和疫苗等防控手段;四是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,共同應對STEC等食源性病原菌帶來的全球挑戰(zhàn)。
綜上所述,STEC產(chǎn)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作為一種全球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,其危害不容忽視。我們需要加強對其特性、危害和檢測方法的了解與研究,同時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來保障人們的健康與安全。